我国创新技术攻克氧化铜—钴资源回收难题 战略矿产保障能力大幅提升

2025-10-08

【本刊讯】近日,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,一场由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牵头,中南大学、矿冶科技集团、中铁资源以及洛钼集团TFM等多家产学研单位与企业共同参与的科研攻坚行动圆满收官。以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陈代雄教授为核心组成的科研团队,历经五年如一日的持续钻研与不懈探索,成功研发并实现产业化一套针对氧化铜—钴矿的高效选冶成套技术。该项技术犹如一把“金钥匙”,大幅提升了铜、钴资源的回收效率,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。

我国铜、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   海外开发迫在眉睫

当下,我国铜、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。当前铜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70%,钴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97%。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兴起以及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,铜、钴需求持续增长。在此背景下,开发海外资源成为缓解我国资源供给瓶颈的关键“突破口”。


中非铜钴矿带作为全球最大的铜钴矿区,本应是资源开发的“富矿”,然而其矿石普遍存在含泥量高、矿物组成复杂、氧化结合率高等特点,选冶难度大。尤其氧化钴矿的长期回收率仅为25%–40%,大量战略资源难以有效利用,严重制约我国资源安全与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。

研究进展显著   实现理论体系与工艺技术双突破

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陈代雄团队在十多年系统研究基础上,围绕“氧化矿的硫化—浮选机理”构建了完整理论体系,并据此形成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,统称为“深度活化—协同捕收—氧化铜矿异步浮选”新工艺。该体系从微观机理出发,通过对氧化矿表面化学、矿相耦合与药剂分子设计的协同优化,解决了氧化铜—钴矿回收率低、药剂利用率差及生产稳定性不足等长期难题。


“先硫后氧”工艺(2013年起):消除硫化矿与氧化矿可浮性差异导致的互相干扰,提高铜、钴综合品位和回收率,产出高品位铜钴精矿,降低冶炼成本并提升冶炼效率。


氧化铜—钴异步浮选:先浮易浮部分得到高品位氧化铜—钴精矿,再浮难浮组分,最大化铜回收率。


硫酸铵活化与协同捕收:通过催化硫化缩短硫化时间并形成稳定硫化膜,结合组合捕收剂针对表面不均匀性实现全方位回收,显著提升氧化铜的浮选回收率。


该工艺已在多处复杂氧化铜—钴矿区得到工程化应用,包括刚果(金)Luiswishi、Kamoya、Kelowige、Ruashi、TFM、Sicomines等国际矿山,以及国内万宝、滴水、玉龙、松江、金川等矿山。

直面近期挑战   明确最新研究方向

尽管取得重要进展,但部分特殊氧化钴矿仍存在处理难题。例如矿物表面富含羟基、羰基等极性基团,易形成稳定水化膜,阻碍选矿药剂吸附;结合型氧化铜—钴(如硅孔雀石、水钴矿)中铜、钴活性位点被硅酸根与羟基包裹,传统捕收剂难以直接作用,使这些矿物长期被视为“难浮选”或“不可浮选”。此外,部分低含量且以三价态存在的氧化钴难以活化和溶出,导致钴回收率长期偏低。

技术攻关成果丰硕   关键突破引领未来

针对上述难题,团队构建了“配位离子活化硫化浮选—表面侵蚀协同捕收—控温控电位多段浸出”的全流程技术体系,在矿物表面水化抑制、硅酸根干扰消除与高效捕收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,主要创新包括:


(1)配位离子活化硫化浮选:揭示铜铵配位离子在氧化矿硫化过程中的催化机制,开发新型配位离子活化剂。试验表明,表面硫化效率提升约3倍,铜回收率提升约3个百分点,钴回收率提升约8个百分点;且活化剂用量仅为传统用量的1/8,实现“增效降耗”。


(2)表面功能化修饰(针对结合态氧化铜—钴):提出“酸蚀脱硅—离子活化—协同捕收”策略,去除表面硅氧基,构建铵离子活化位点,并配套使用羟肟酸—烷基酰胺双功能捕收剂。闭路试验结果显示,结合态矿中铜、钴回收率分别达58.9%和50.1%,使整体铜回收率提高约3个百分点~4个百分点、钴回收率提高约7个百分点。


(3)铜—钴协同浸出调控:通过化学还原电位精确控制浸出电位,消除Co3+难溶性,促进铜、钴协同溶出;配合多段多梯度控温浸出以优化动力学,显著降低残留金属。

产业化应用成效显著   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

该套技术已在SICOMINES、洛钼TFM等国内外大型铜钴矿实现产业化,实际运行显示:铜钴回收率大幅提升,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国际同类技术。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约98亿元,经济效益显著。


在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组织的成果评价会上,多位行业权威专家赵跃民院士、方小敏院士等一致认为:该技术整体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,为我国战略性有色金属资源安全保障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。

展望未来   持续创新助力可持续发展

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如同春风化雨,有效提升我国在铜、钴等战略矿产上的自给保障能力,为新能源、动力电池和高端制造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。下一步,团队将继续深化机理研究,如同在科学的海洋中不断探索新的宝藏;优化工艺配套与环保治理,打造更加绿色、高效的资源回收体系;并推动更多复杂矿体的工程示范与国际合作,进一步提升资源高效回收与产业链安全可控能力,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事业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。



图文来源,有色新闻,侵删

分享